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

2019-06-26 【地质大学】

 为进一步交流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最新学术成果,总结我国构造地质学的发展经验,探索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由吉林大学、吉林省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六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4月12日-14日在长春召开。来自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著名院士、知名专家、年轻学者及研究生等600余人参加本次盛会,特别是研究生代表人数超过了50%的比例。会议通过会前讲座、大会报告、分组专题报告、展板、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为青年学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代表们就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82篇,展板126幅。安排了三个会前讲座,五个大会报告,一个会间报告,一个自由论坛和十二个研讨专题,共有180余人做了大会报告或专题发言。

    三个会前讲座内容分别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培震研究员—地震破裂特征、断层活动习性与地貌演化过程—构造地质学的一个新领域、吉林大学刘永江教授—构造年代学、 北京大学张波副教授—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从微观构造/组构到板块构造。五个大会报告内容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研究员—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中国大陆变形与深部过程—若干新发现、 吉林大学张兴洲教授—东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北京大学黄宝春教授—东亚主要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制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地震断裂作用和变形过程—以近年来的大地震和汶川科钻研究为例。会间报告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潘桂堂研究员—中国大地构造初步解读。自由论坛的内容是板块构造、大陆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

    十二个研讨专题分别是:1.全球构造与对比(暨板块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2.活动构造、构造地貌与地表过程;3.前寒武纪构造、大陆克拉通生长及超大陆演化;4.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与动力学;5-1.中亚造山带构造与动力学(兴蒙-吉黑构造带);5-2.中亚造山带构造与动力学(天山-北山构造带);6.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7.华南大陆再造及东亚大陆边缘海盆地演化;8.造山过程与深俯冲;9.大陆深部结构和构造;10.岩石圈流变学及构造模拟;11.东亚大陆聚散过程古地磁研究;12. 盆地与矿田构造。

     为了鼓励青年学者,经推荐评比,大会共有来自国内15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41人获得了优秀研究生口头报告奖或优秀研究生展板奖,并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

开幕式

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