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善

2019-06-26 【地质大学】

    【王成善】Wang Chengshan(1951~)。黑龙江哈尔滨。地质学家。1977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前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1981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专业硕士学位。1981年起在成都理工大学找矿系任教,1993至1994年由地矿部选送赴美国地质调查局进行高访研究。1987年9月至1991年4月任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所长,1991年4月至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国际地科联联合古陆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理事等职。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王成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沉积学,在白垩纪古环境与古气候、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和含油气盆地分析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地学界有较大影响。主要学术成就如下: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是发现白垩纪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通过西藏典型研究和全球合作,他发现在这次重大地质事件之后,大洋深水出现全球性分布的红色远洋沉积,提出了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事件原创性认识,形成了全球重大地质事件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王成善及其团队以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海、陆相沉积盆地研究为突破口,提出了高原从中部率先隆起的“原西藏高原”隆升新模式。《Science News》评述认为这是高原由内向外隆升的新说,国际岩石圈委员会主编的《综合固体地球科学新前沿》认为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三种重要模式之一。通过对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基础上,他在国际上较早提出该区具有油气远景和羌塘盆地为首选勘探目标的认识,为推动该区成为我国油气勘探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成善教授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463和555项目主席,连续任两个国家“973”项目和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首席科学家。曾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美国地质学会会士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