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上几下苦探索,就矿找矿结硕果

2019-06-28 【地质大学】

——江西大湖塘钨矿勘查纪实

    2012年元旦,由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和916大队承担的《江西省武宁大湖塘钨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在北京通过中矿联储量评审中心评审,武宁县大湖塘钨矿新探明WO3资源储量106万吨。这是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江西省钨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更是历经50余年,经过上上下下多次勘查探索,“就矿找矿”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谨以此献给朱训同志《论就矿找矿》发表三十周年。  
 一、大湖塘“就矿找矿”历程回顾
    1、就异常找大脉揭开九岭找钨序幕
    解放初期九岭山脉尚处在矿产资源勘查空白状态。1957年由江西省地质局区测大队追索评价重砂和水系沉积物异常发现石英脉型黑钨矿体露头;1958年江西省地质局九江专区地质队开始了以大脉型黑钨矿床为目标的找矿评价工作,揭开了九岭地区找钨序幕。至1962年完成武宁县簑衣洞钨矿初勘,提交WO3资源储量近2000吨;同时开展了大湖塘和罗丝塘两个矿区的初查,除大脉型矿床外,在大湖塘还发现了含钨细脉带。从此大湖塘地区大脉型钨矿开发也相继开始。此番勘查为进一步找矿奠定了从无到有的基础。
    2、由大脉找细脉带扩大资源远景
    1979年赣西北大队经向江西省地质局请示同意,重上大湖塘开始第二轮找矿。此阶段以大湖塘一矿带细脉带型钨矿为主要目标开展详查及外围普查,按北西向张扭性裂隙带控制细脉带矿体的认识,布置槽探、钻探工程追索控制矿体。由于计划调整,项目中止实施,矿体未能完全控制,但已控制矿床规模近大型,估算WO3资源量4.14万吨。外围普查在二、三、四矿带分别发现隐爆角砾岩型、大脉型和云英岩型钨锡矿体,找矿远景十分可观,但未能继续实施。
    1979—1984年间江西地质局902队、赣西北大队和有色局地勘三队还分别在茅公洞——新安里、昆山和石门寺矿区开展以大脉型矿床为主的普查工作,提交了4处小型大脉型钨矿床。此次勘查扩展了找矿思路和范围,实现了资源远景从小到大的转变。后在2001年-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的九岭地区矿产调查评价,也对该地区成矿背景、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从黑钨到白钨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时隔二十年后,第三次系统性普查找矿重新启动。2006年赣西北大队申请获得东陡崖(原四矿带)探矿权,针对云英岩型锡钨矿体开展普查,新发现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体,矿床规模达中型;2008年赣西北大队又在修水昆山(原为大脉型小型钨矿)普查发现厚大的细脉带型钼(钨)矿体,规模达大型;这是突破的前奏。
    2010年,武宁巨通公司委托赣西北大队和916大队共同承担武宁大湖塘采矿权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详查)工作。2010年4月,赣西北大队在簑衣洞矿区发现大脉围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岩)中浸染状白钨矿化,进而对坑道和钻孔系统取样,多个工程均在黑云母花岗岩中圈出多层厚大细脉浸染型白钨矿体,最厚累计达300m以上,一种新的矿床类型跃为勘查主要目标,大型以上规模胜券在握,新发现已成突破关键;在大岭上矿段,工程证实原一矿带细脉浸染型矿体西延至矿权内与隐爆角砾岩和大脉型矿体交汇,形成新的矿化富集中心。与此同时916大队在石门寺矿区发现隐爆角砾岩型钨铜矿体和细脉浸染型矿体与大脉型矿体共生,按“一区三型”调整勘查方案,在黑云母花岗岩中发现厚大矿体,特大型矿规模展现。经过两年会战武宁大湖塘钨矿探明WO3资源量106万吨,其中北区74万吨,南区32万吨,同时还探明了铜、钼、锡、银等共伴生矿产达中型以上。为此,经过前后多次反复勘查、艰苦探索,在大湖塘地区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大规模整装勘查也正在全面展开。
 二、大湖塘“就矿找矿”实践探索
    1、评价异常、类比找矿
    大湖塘位处九岭山脉中段,山高林密,地形陡峻,区内居民点稀少,解放初期为矿产空白地。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展1:20万区调和1:1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始发现大湖塘、杨狮殿两处W、Sn、Mo、Cu组合异常,其面积达110km2,异常衬度高,浓度分带好,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良好,且叠加黑钨、锡石重砂异常,评价为矿致甲类异常。
    矿集区位于江南隆起西段,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复合部位,出露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和晋宁期黑云母花岗岩(九岭岩基),发育燕山期酸性花岗岩,呈小岩株、岩枝、岩脉产出,成矿地质条件可与赣南西华山—扬眉寺成矿带类比,是钨(锡)成矿有利区段。
 据上述地质条件和地化异常特征,地质工作者从追索评价异常入手,就异常类比找矿,发现了簑衣洞、大湖塘、昆山等石英脉型黑钨矿露头。江西省地质局进而从赣南抽调224队(赣西北大队前身)到赣北开展大脉型钨矿初查—初勘工作,开辟了赣北找钨的新局面。
   2、理论指导、模式找矿
    第二轮大湖塘找矿是在县办小钨矿山对簑衣洞、大湖塘、昆山等多处大脉型钨矿进行了10多年开采的条件下开始的,当时江西两类花岗岩与钨铜成矿作用的研究,赣南脉钨矿床“五层楼”模式及脉钨矿床预测等相继成熟运用。赣西北大队选择大湖塘一矿带细脉带型矿床为重点目标,实施就矿找矿。
 地质技术人员运用北北东与东西向构造结点控岩布矿理论分析认识区域矿床点的分布规律,选择大湖塘为寻找大型矿床的中心;以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岩株)为成矿母岩,在其内外接触带以槽、钻工程追索控制细脉浸染型矿体;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按新华夏系主应力场分析认为北西西向张裂隙是细脉带型矿体的主导容矿构造,改变了原东西走向圈矿认识,使勘查工作顺利实施。
    通过1:2000填图和槽探揭露发现二矿带隐爆角砾岩筒型矿体和四矿带云英岩和花岗岩脉型矿体。赣西北大队与江西地质科研所一道,总结归纳矿床类型,提出了大湖塘与燕山期S型花岗岩有关的细脉浸染型、大脉型、隐爆角砾岩型和云英岩型“多位一体”成矿模式。因计划调整勘查工作未按设计完成,成矿模式的实践探索未能深入,  1984年大湖塘一矿带详查报告提交后,在区内勘查工作进入了暂停。局队主要技术人员对具有大型矿床远景却只评价提交中型矿床成果心有不甘,对“多位一体”钨矿成矿模式的实践探索耿耿于怀。
    3、创新思路、系统找矿
    直到2006年第三轮“就矿找矿”和重点普查工作终于重启。这一阶段成矿作用、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研究不断深化,成矿模式运用日益广泛,“就矿找矿”成效更加显著,大湖塘已进入系统找矿阶段。
    我们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一是以成矿系列为指导,注意寻找共生新类型复合矿床。在东陡崖发现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云英岩型、岩体型、岩脉型),在昆山发现细脉带型钼(钨)矿,在簑衣洞发现细脉浸染状白钨矿,在石门寺发现隐爆角砾岩型钨铜、岩体型钨和细脉浸染型钨矿。
    二是创新在花岗岩类围岩中寻找白钨矿床思路。簑衣洞、石门寺矿区赋矿围岩同为晋宁期富斜长石黑云母花岗岩,并无其它含钙碳酸盐类岩石,然而细脉浸染型矿体中白钨矿含量远超黑钨矿。我们从围岩斜长石的钾(钠)长石化和黑云母的铁鳞云母化中寻找到“吸铁补钙”的答案,创新寻找非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的思路,是这次实现找矿突破关键。
    三是创新隐爆角砾岩筒伴大矿的思路。大湖塘矿区二矿带隐爆角砾岩筒本身具不均匀的钨矿化且与一矿带细脉浸染型矿床相伴。本次在矿权内追索已证实一、二矿带相连,规模达大型以上;916队在石门寺新发现角砾岩筒型矿床,经向深部和周边追索发现岩体型和围岩中细脉浸染型矿床,规模为特大型;簑衣洞矿区已为特大型(细脉浸染型)矿床,伴随隐爆角砾岩筒分布在矿权外的狮子岩,预示着矿权外尚存大型找矿远景。
    四是综合评价寻找共伴生矿产。本次勘查依据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综合评价铜、钼、锡、银矿床,查明共伴生铜65万吨,钼6万吨,锡6万吨,银1000吨,达大中型规模,且外围尚有良好远景。
 三、大湖塘“就矿找矿”经验体会
    1、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就矿找矿认识论
    大湖塘前后三轮找矿是多次实践,反复认识,不断创新的过程,充分说明“就矿找矿”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正如朱训同志在《论就矿找矿》中所述,就矿找矿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我们应以毛主席实践论为指导,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循环往复,指导老区勘查,示范指导新区找矿,使“就矿找矿”发挥更大威力。
    2、掌握“观察—分析—综合”紧密结合的就矿找矿方法论
    簑衣洞细脉浸染型白钨矿体的发现,源自坑道编录时细致的观察,通过对蚀变围岩取样发现钨矿化,以荧光灯照射证实白钨矿的存在,以审慎的态度反复分析,经综合研究再布置系统取样后才实现了新突破;石门寺矿区从网脉带,到认定隐爆角砾岩筒,再综合扩展“一区三型”的模式,也是观察—分析—综合紧密结合的成果。正是运用扎实有效的方法,及时调整勘查思路和方案才带来快速找矿突破。
     3、践行“继承—创新—集成—验证”的就矿找矿系统观
    “就矿找矿”本身就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以已有异常、已知矿化和前人资料为基础,必须继承;再找矿时空变化,难度增大,不能简单重复,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技术;“就矿找矿”需要科研与勘查相结合,需要新方法、技术、手段的支撑,这些方法手段只有有机集成才能发挥更佳的效果;验证是“就矿找矿”实践探索,是实现找矿突破关键。如果按照“继承—创新—集成—验证”有机衔接的系统观去实施“就矿找矿”必将取得更优的找矿效果。
 
 

曹钟清(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余忠珍(江西省地矿局)
                                                                2012年7月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训 《论就矿找矿》1982年,
    2,包家宝等 《中国矿床发现史 江西卷》1996年
    3,杨明桂等 《江西北部金属成矿地质》2004年
    4,曹钟清等 《大湖塘地区深边部找矿实践与启示》2011年
    5,项新葵等《赣北石门寺矿区细脉浸染型白钨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