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名师介绍 黄润秋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7-02 【自然文化研究院】

   

    黄润秋,工程地质专业,1979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工程地质班),1988年于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获博士学位,1989年任副研究员,1992年任教授,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6年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副主席。
    黄润秋专长大型工程岩石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崩滑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曾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部委重大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50余项,包括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澜沧江小湾、糯扎渡水电站,岷江紫坪铺水电站,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大岗山水电站,黄河拉西瓦水电站等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滑坡、四川宣汉滑坡、四川丹巴滑坡、重庆武隆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199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资助,1994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和“霍英东基金”资助,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通过长期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以地质过程分析和变形理论控制相结合为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和方法体系;先后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1篇、EI 检索论文108篇),论文被他引累计6033次(其中CSCD引用1163次,CNKI学位论文库引用4815次;在2009年地质学最高被引论文作者中列第12);理论结合实际,解决了我国西部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中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曾20余次应邀赴美、欧、日多所著名大学作学术报告和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20余年来,黄润秋教授培养毕业了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90余名(已毕业),博士后研究人员10余名;主持的项目“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列第1),另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3年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00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教学名师奖”。还先后获国际工程地质协会“Richard Wolters”荣誉奖(1996)、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02)、霍英东奖(1989),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全国突出贡献博士”(1991)等荣誉称号。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