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野外实习基地与野外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 成都峨眉

2020-06-24 【自然文化研究院】
2017 年7月17-20日,地质类野外实习基地与野外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本部及峨眉实习基地举行,该会议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协办。成都理工大学郭朝辉副校长及教务处、地球科学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刘粤湘、刘晓鸿,以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18 所高校的40 余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郭朝辉副校长主持。
    一、研讨会概况
    会上,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郭朝辉代表学校致辞,向各位专家莅校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文图并茂生动地介绍了该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优势,并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对学校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地学野外教学的提升多提宝贵意见。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刘晓鸿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 年工作计划及工作情况。分会副秘书长刘粤湘则分析了野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以及目前野外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同时与参会专家一同分享了今年六月温家宝学长在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习基地与师生同实习、共食宿的精彩瞬间,并希望各位专家通过此次会议深入交流研讨,互相借鉴,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实习水平。
    研讨会上,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王国芝教授做了峨眉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峨眉实习基地的野外线路、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峨眉实习基地作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和国家级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2013),教学资源极为丰富,特有P-T 标准剖面、峨眉地幔柱构造、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寒武纪生物大爆发、P-T 生物绝灭事件、K-T 生物绝灭事件)等地质景观,在校教务处指导、地科院承建多年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野外多元化教学方式(前置式知识扩展、驱动式、引导讨论式、自主式、渐近总结式、校际联合式、科谱式学术报告),多校联合实习-联合教学机制,可由外校知名教授为同学野外授课,打乱校际、系际和班级的编制混编成班,加强校际间、同学间的交流协作。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蔡国军副教授介绍地质(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平台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地质(岩土)工程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理念,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基于网络的虚拟仪器实验”、“基于模拟的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共享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体系,全面构建了地质(岩土)工程模块化、层次化的“三三三”新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解决了长期制约地质(岩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高危与不可重现等瓶颈问题代表性本科生人才培养获奖:23 项,并获得国家级奖励12 项。桂林理工大学唐志强教授在“资源勘查卓越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总结改革成果,确立“行业导向- 平台支撑- 竞赛驱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新理念,构建了“三层次、立体支撑、多维保障”创新性实践教学新体系,采用校- 地协同、校- 企协同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校外实习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红亮教授汇报“四四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情况,据认知规律,构建“认知- 练习- 实战- 研学”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内外资源,打造四种实践教学平台支撑体系; 建立有效规章制度,完善两类(奖励与约束)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使得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明显增加并调动了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太原理工大学白晋锋博士做了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与野外实践教学的相关报告。
    7 月18 日下午至20 日,在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和地球科学学院教师的带领下,专家们前往峨眉山野外实习基地进行进一步实地考察,就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出更加详细和中肯的建议。在为期的两天峨眉山实习基地考察中,国际地科联确定的“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剖面”,四川省重点保护的“龙门硐沉积相(P - T)标准剖面”等基地特有的地质景观让专家们兴奋不已,成都理工大学扎实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也引来大家的关注与讨论,会议成果斐然。
    二、研讨会收获与启示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全国地质类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对全国地质类高等院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完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加深“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地学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野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基础”共识;加强“大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培养和地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共同行动,给出“实践教学方式改革是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积极性是实践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行动纲领。特别是在温家宝学长7 月周口店实习基地与地大师生出野外鼓舞下,面临学生地质事业心严重摇摆的当下新问题,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地质实习是未来地质人才真实体验地质世界(工作)第一道门,野外实习基地是头个练兵场,地质类野外教学与野外实习基地不仅是学生理论知识内化与提升平台,更重要是地质精神的家园、地质事业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催生温床。一个难忘实践基地,一场深刻地学实习,往往形成地质人终生情结,萌发不灭的地质精神。来自基层一线和国土资源行业代表强烈反映:地球科学深奥,野外工作浪漫枯燥艰苦,要做好地质工作,兴趣最重要,是第一要素。因此,在大学培养过程中,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具有对地质科学的兴趣,探索地球奥秘的自觉性和创新性。因此,新常态又赋予野外实习基地的新作用,如何做到值得我们关注。
   最后,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刘粤湘、刘晓鸿副秘书长以及全体与会专家对成都理工大学成功主办研讨会和老师、志愿者热情周到服务深表感谢,并对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风深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