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条件: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石
在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了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视国家公园建设为“国之大者”,是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些生态资产背后的地质要素,却常常被忽视。核心的生态系统、独特的自然景观、精华的自然遗产以及富集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国家公园生态价值的基石。地质条件对国家公园的生态产品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山脉的走向、河流的分布、土壤的肥力,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栖息,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提升其生态产品价值,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笔者将从地质条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地质条件与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建议,期望能够提高公众对国家公园地质条件与生态产品价值的认识。
一、地质基质:生态产品价值的根基
岩石类型赋予土壤生命力。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其矿物质成分、结构与类型直接受岩石类型和风化过程的影响。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土壤,这一过程中释放的矿物质如钾、钙、镁、磷则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来源。其他特性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水分保持能力和排水性能等,同样对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酸性土壤适宜种植喜酸作物,茶树、蓝莓、柑橘类水果需要在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长良好;而橄榄、大豆、棉花等等作物则适宜种植在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进而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不同类型的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结构,如砂质、壤质和黏质土壤,进而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影响植物的根系发展与水分养分的吸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岩茶产区为例,其土壤由紫红色土母岩风化形成独特的厚土层,富钾、锰,酸度适中,多砾质的“茶土”,为茶树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武夷岩茶因此而闻名,其茶叶中富含的微量元素和香气成分,赋予了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地质构造控制地下水流动。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补给和流动路径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皱,可以引导地下水沿着特定的方向流动,形成地下水流系统。喀斯特地貌的岩石节理与裂隙为地下水提供了流动的通道,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在流动的地下水作用下容易形成溶洞,进而形成地下河和泉水,这些水资源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至关重要。以广西桂林为例,其喀斯特地貌区的地下河系统发达,石灰岩的溶解作用形成了众多的溶洞和泉水,为漓江等地表水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对维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季节性干旱期间的水资源供应起到了关键作用。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在喀斯特作用势影响下增加地下水流量致使地下水涌出,不仅支撑了地表植被的生长,还为当地农业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
地貌形态制约生物多样性。地貌形态不仅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通过限定生存条件和生态过程,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制约作用。地处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拥有高山、冰川、湖泊和湿地等丰富的地貌形态,为动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从而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冰川和雪山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而湖泊和湿地则为水鸟和鱼类提供了重要的繁殖和越冬场所。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丹霞地貌的特殊性同样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丹霞地貌多为方山、石林等峭壁和陡崖,物理风化强烈,母岩松疏、易于崩解,使得土壤矿物质含量高,磷、钾含量丰富,武夷山铁角蕨和武夷蹄盖蕨能够适应这种高矿物质含量的土壤环境,并在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中繁衍生长。随着海拔的升高,形成了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等植被垂直带谱,为不同生态位动植物提供了各自适宜的生存空间,为某些特有野生动物如雨神角蛙、武夷山毛泥甲等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但同时也可能限制了栖息地的连通性,影响了动物种群的迁移和交流如在武夷山一些鸟类拥有在青藏高原边缘的西南山地孤立的种群。
二、地质多样性:生态产品价值的丰富源泉
地质类型映射产品类型。地质多样性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家公园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生态条件,不仅塑造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景,还孕育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产品类型。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由碳酸盐岩地层溶解形成的钙华景观不仅为游客提供视觉享受,还维持水循环,为濒危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映射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产品类型。云南石林世界公园高起伏度造成水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通过地下河系统支撑当地水资源,对农业和旅游业至关重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其茂密的植被覆盖和发达的根系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森林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汽,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调节区域气候,降低温度,增加降水,对减少水土流失和调节地区气候具有显著效果,映射出生态保护和环境调节的产品类型。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丹霞地貌为高品质茶叶生产提供了独特的生长条件,体现了地质多样性在生态产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这些地质特征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还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示了地质性在形成生态产品价值中的核心作用。
景观多样性吸引生态旅游。地质景观的多样性是提升生态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每一种地貌形态,从崎岖的山脉到深邃的峡谷,从广阔的沙漠到繁茂的热带雨林,都孕育了独特的生态位和生物群落,为游客提供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机会。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拥有壮丽的山脉景观,其中包括南岭山系的主峰区域,为登山和徒步爱好者提供了挑战和探索的机会。两江峡谷等深邃的峡谷地貌,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峡谷风光和进行峡谷探险的场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砂岩峰林地貌著称,这些峰林由长期的地质风化作用形成,为游客提供了壮观的自然画卷。游客可以在峰林之间徒步,体验探险的乐趣,享受宁静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些地质景观的多样性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包括游客探索不同的地质景观,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公园可以开展地质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地质科学和自然保护的认识;多样的地质景观为徒步、攀岩、溯溪等户外活动提供条件,增加旅游的趣味性;独特的地质景观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题材,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
地貌形态塑造文化价值。国家公园是生态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地貌形态与当地文化传统、历史传说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地貌形态的多样性反映了地球漫长历史中的地质活动,这些活动塑造了地形,影响了气候和生态,进而孕育了多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砂岩峰林不仅提供视觉震撼的景观,而且反映了当地土家族和苗族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黄龙国家地质公园的钙化池和瀑布是地质作用的杰作,融入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哲学。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高原湿地和湖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补给源,其地质多样性与藏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水乳交融。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与传说中的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相连,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探索和利用历史源远流长。这种结合增强了生态文化产品的独特性和教育意义,提升了生态文化产品的整体价值。
三、地质稳定性:生态产品价值的持续保障
地质稳定性守护生态健康。地质稳定性为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温和且可预测的环境,这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至关重要。在地质稳定的区域内,生物群落能够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环境中演化,减少了因地质活动带来的生存压力。地质稳定性对于物种的长期适应和生存至关重要,它允许物种在没有频繁自然灾害威胁的情况下,发展出复杂的生态关系和高度专业化的生态位。稳定的地质条件还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表水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形成了一个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生态网络。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包括地壳抬升、断裂活动和冰川作用,如今形成的高山和峡谷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物理屏障,减少了外界干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稳定的地质条件还有助于普达措国家公园维持湖泊和河流的水文循环,为生态系统提供水资源保障,以及为生态演替提供了条件,使得不同物种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地质稳定保障产品供给。地质的稳定性为国家公园内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稳固而有序的环境,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生态产品的供给与质量。在国家公园内,地质稳定性确保了植被的持续生长和再生,对于维持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群的食物链完整和栖息地稳定至关重要。地质稳定性有助于保护植物群落不受干扰,从而保证了如果实、草药等自然产物的稳定供给。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稳定的地质条件使土壤保持率提高,土壤肥力得以保持,东北水稻、大豆、高粱、坚果、天麻等生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保证。地质稳定性不仅保障了生态产品的稳定供给,还有助于维护国家公园内的地质景观,如瀑布、峡谷和特殊地貌等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保障了这些自然景观的长期存在,又保证了当地社区经济在生态观光的基础上得以稳固发展。
地质稳定产品维持价值。地质稳定性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长期维持的基础。它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为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生态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长和丰富。国家公园内栖息地稳定为物种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条件,这些物种的存在又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提供了支持,形成了一个价值增长的正向循环。此外,稳定的地质条件使得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得到保护,随着时间的沉淀,成为讲述地区故事和传统的重要载体,为国家公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价值。依托地质条件的特定生态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也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收益。随着生态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稳定的地质环境为公园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益,这些收益可以再投入到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
四、地质要素考量: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在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地质要素的考量至关重要。第一,地质要素不仅塑造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还直接关系到生态产品的供给和质量。在规划阶段,相关部门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能够与地质环境相协调,同时保护地质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国家公园保护和展示独特的地质遗产等生态产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验,还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收益,要确保在此过程中地质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赢提供有力支撑。第二,地质要素对国家公园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部门依托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避免对地质结构造成破坏;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保护地下水资源;以及采取土壤保护措施,保持土壤肥力等;依据地质要素识别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由此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游客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第三,地质要素在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关部门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生态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包括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同时,地质稳定性为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实现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目标,确保其生态价值和自然遗产得以长期传承。
地质要素是构成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对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地质多样性、地质稳定性等要素在生态产品价值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在国家公园管理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管理者、科研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重视地质要素的研究和保护,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推动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携手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丽、健康、多元的自然世界!
注:国家公园是对一种保护区域类型的特指,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所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规划利用的自然区域。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我国实际出发,广义的国家公园包括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以及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
(文章已发表在2024年8月19日《中国矿业报》理论探索版)
作者:曹银贵 姚欣雨 程捷
曹银贵 程捷 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教授
姚欣雨 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