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地质学史主题讲座暨传承科学家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自主创新 探地报国 中国航空物探的发展征程》
5月21日下午,由自然文化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地质学史主题讲座,在地大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副校长刘大锰出席并主持。来自自然文化研究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和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共105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本次讲座也是自然文化研究院党支部开展的“传承科学家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讲座邀请了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老师,作《自主创新 探地报国--中国航空物探的发展征程》主题报告。熊盛青是教授级高工,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和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理论、技术、方法、装备与地学应用研究及找矿勘查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6项等,获国家工程师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人才称号和荣誉。
讲座以围绕国家需求,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线,讲述中国航空物探工作者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首先,熊盛青简要介绍航空物探的相关知识,包括航空物探四种主要勘探方法的基础原理及应用领域等。其次,他从多方面阐述航空物探的发展简史,他表示在国际和国内航空物探发展历程中,我国航空物探起步较晚,面对各方面巨大差距,我国科研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缩小了与国际的差距。再次,他介绍航空物探的技术发展现状与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应用实例,介绍航空物探在基础地质调查、能源和矿产勘查、水资源调查、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地质灾害、测绘、地球深部探测等领域的应用效果。最后,他展望了航空物探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球深部探测中的作用。
在交流提问环节,在场同学纷纷提问、积极发言,与熊盛青老师展开互动和交流。熊盛青老师通过精彩讲述,为我校师生展开一幅中国航空物探事业发展的壮丽画卷,让大家了解从技术萌芽到智能化勘探的艰辛历程。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激励,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工作和学习,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国家实力,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