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我校召开“特色型高校教育学科建设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研讨会”并组织成立“特色型高校教育学科发展联盟”

2025-11-26 【】

为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指示要求,11月23日,我校召开“特色型高校教育学科建设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研讨会”,并组织“特色型高校教育学科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副校长刘大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马陆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战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晓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行政教研部主任胡锐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兵等领导以及八所联盟高校的教育学科负责人出席大会。大会及成立仪式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大锰主持。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支持。大会以“教育学科支撑高校多样化发展的理论及路径”为主题,共设有主旨报告、圆桌论坛和分论坛三个环节,旨在为特色型高校的差异化发展与质量提升建言献策。

雷涯邻致大会开幕词并宣读特色型高校教育学科发展联盟共识,她指出,特色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其独特的学科生态、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面向,决定了我们在服务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角色。步入新时代,单一的技术路径依赖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挑战,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已成为驱动创新、涵养文化的关键引擎。特色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科的有力支撑,研讨会的召开与联盟的成立将为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雷涯邻表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希望通过会议交流,增进共识、扩大视野,将教育学科的建设更深地融入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发展全局,为国家“十五五”规划和教育强国建设凝聚智慧。

高晓杰对“特色型大学教育学科发展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这一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它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协作平台,有利于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行业特色型大学教育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行业特点的教育学科建设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活力。

大会举行了“特色型高校教育学科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仪式,该联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八所高校共同发起,旨在为我国特色型高校搭建起一个常态化、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

会议达成八点联盟共识:一、立足行业特色,服务国家战略;二、提高站位视野,担当时代责任;三、坚持学科本质,夯实发展基础;四、促进学科互哺,实现协同发展;五、服务高校发展,强化支撑功能;六、体现类型特色,推动产教融合;七、加强交流合作,破解共性问题;八、构建中国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大会举行交接仪式,本届组委会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晓鸿与下一届会议承办高校、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苏林琴进行了交接。

姜恩来主持


微信图片_20251126101617_346_226

马陆亭作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126101615_345_226

王战军作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126101618_347_226

苏德作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126101614_344_226

苑大勇作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126101619_348_226

赵世奎作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126101613_343_226

刘大锰作报告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姜恩来主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陆亭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战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苏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苑大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大锰,分别就我国迈向数字时代的行业特色大学发展、头部行业高校教育研究的责任与使命、教育学视角下行业高校服务产业升级的新模式与新路径等议题进行了报告。

圆桌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庞海芍教授主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胡锐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作芳、《光明日报》教育思想版主编王庆环、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苏林琴、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院长王佶旻、中央民族大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夏仕武、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吴素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静修等多位专家就教育强国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的责任使命,教育学科的学科建设、发展路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的四个分论坛,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呈现了56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大家分别聚焦“教育学科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型高校的定位与使命”“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世界一流大学中外语教育多元化发展”四大主题,展现了特色型高校教育学科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效果。

本次会议还作为学校第32届研究生优秀学术报告——“数智时代高校多样化发展及学科建设和创新”的分论坛,对研究生的报告进行了评奖。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15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注册参会,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外国语学院,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自然文化研究院,《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文/曹丽萍 摄/张京飞)